登入 台中市立台中第一高级中等学校图书馆
113学年第一学期 图书馆十月主题书展【山、海与草木虫鱼:当代自然写作特展】
👉时间:113.10.14-113.11.15
👉地点:图书馆一楼
👉对应高一国文(廖鸿基〈鬼头刀〉、郭彦仁〈温柔流动的营火〉)、高二国文(陈列〈玉山去来〉)
【主题介绍】
在过往的文学作品中,「自然」往往仅被视为「人」的背景,或抒寄心志的凭借。而在当代,写作者开始将「自然」视为一个重要的理解和观察对象,也强调人的身体感知、介入与体验。他们既重视客观知性的内涵,也探索情感与伦理面向,乃至于对整体自然世界的生态秩序重新进行反思。换言之,人们不仅以新的视角审视「自然」,也不再僵化地切分「自然/文明」,而是将「人」与「社会」都纳进自然生态写作中重新考察、认识。
在近年的写作趋势中,「博物学家」的眼光尤其值得关注。博物学家的出现可追溯至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,他们并不局限于特定学科,带着探索的野心涉入陌生之地,并且拥抱未知与挑战。《博物学家的自然创世纪:亚历山大.冯.洪堡德用旅行与科学丈量世界,重新定义自然》一书以洪堡德为传主,颇能作为西方博物学家的典型;《博物日本:本草学与江户日本的自然观》则探索中国与日本古代文明传统,及其与西方学科知识的交会。
从博物学知识到探险家角色的勾勒,阅读这些作品将开启我们对自然与生态的全新观点。本次书展不只是涉及「写作」,也非常欢迎对「自然生态」有兴趣的全校老师和同学走进图书馆晃晃喔!后续也将再介绍本次书展的小单元,敬请期待!
【书展小单元介绍】
👉01山与林
陈列《永远的山》与吴明益《复眼人》分别以散文和小说的形式探索台湾山林。陈列以敬畏之心,写下频繁进出玉山国家公园一年中所观察的自然世界,其中不只有感官与认知的体验,更牵动内在深层的心灵与情感跃进。吴明益则巧妙揉合看似相悖的奇幻手法与写实主义,不只书写人与自然共生的故事,更摸索记忆、思念与爱的可能,是近年跃上国际文坛的台湾文学代表作。
而在郭彦仁《走进布农的山》一书中,作者记述自己从追寻台湾黑熊开始,走进台湾山林深处、接触布农族看待自然的态度,进而由外来者「成为布农人」的故事;校友邱求慧接续出版《一山一世界》第一与第二集,以素人眼光写出科技人眼中的自然山林。
另外要特别推荐刘宸君《我所告诉你关于这座山的一切》。此书是作者在攀登喜玛拉雅山期间,遭遇雪崩山难过世后,据其遗作与求生时期的日记书信所编辑而成,透出年轻写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极致热爱。该书编辑为宸君的好友罗苡珊,同时也执导《雪水消融的季节》一片在近期上映并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,两者可并观欣赏。
👉02海与河
廖鸿基与夏曼・蓝波安是台湾海洋文学的两大代表人物,创作量极其丰沛。廖鸿基的生活与鱼群鲸豚密不可分,以「讨海人」的姿态重新省思生命与海洋的关系;夏曼・蓝波安的写作则不断与达悟族、乃至原始传统对话。两者都不仅只是书写「海洋」,更深入海洋内蕴的语言、社会与文化政治面向。
吴明益《家离水边这么近》流连海、湖、河与溪流时,以行走的身体感知探查台湾水文的脉络,并透过动人的文字与摄影画面呈现。黄翰峣《没口之河》则以台东知本湿地为田野,凝视此地环境、物种,也在「反对知本光电运动」的观察中涉入原住民、能源与环境保护议题,以内敛文字勾连生态系本身内蕴的力量、伦理与复杂性,是近两年备受讚誉的自然书写新锐之作。
👉03草木虫鱼
作为植物学者,游旨价以《通往世界的植物:台湾高山植物的时空旅史》与《横断台湾》等书一再惊艳读者,以独特的生物地理学角度切入,借由探索台湾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与身世,重新揭示台湾与世界的古老连结。胖胖树王瑞闵则基于自身对热带雨林植物的喜爱,穿越世界各地雨林找到与台湾植物千丝万缕的关系,撰成数部跨越地理、历史与生物的植物志。
动物与人的关系,也在近年备受瞩目。多年来致力于介绍动物文学的学者黄宗慧与黄宗洁,分别透过对话录《就算牠没有脸》、编辑作品集《动物关键字》与论文选《成为人以外的》,建构台湾动物文学的谱系。校友林敬峰在高中时即在热食部旁的黑板以粉笔绘制「无塑一中人」壁画,包含石虎、鼬獾、中华鳖与台湾缨口鳅等动物都列位其中,并长期在「上下游」网站撰文结集为《山兽与杂鱼》一书,同样值得关注。